如何冥想?设定一个慷慨的课程 冥想的技巧有很多。有姿势,比如挺直背脊、交叉双腿。有各种各样的专注练习,比如专注于外部事物或呼吸。有各种各样的解药,可以帮助你避免陷入麻木状态,或者相反,避免被烦躁不安所困扰。还有各种各样的观想或诵读练习。所有这些技巧在大多数优秀的冥想书籍中都有详细的讲解。 它们基于一个核心理念:选择一种专注的媒介,当你意识到你的注意力被某种想法、感觉或情绪劫持时,你可以慢慢地回到这种媒介上。 就这么简单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并更准确地掌握它们,所有这些技巧都值得一位称职的老师耐心地学习。 然而,尽管这些技巧很有价值,但它们仅仅是技巧而已。这有点像烹饪:菜谱并不能决定菜肴的质量。重要的是厨师的技艺和他们倾注的爱。 这一点非常重要:冥想,如同任何其他活动一样,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投入其中的意图。由于我们所拥有的体验源于我们将自己投射到生活中的意图,因此,对于像冥想这样“精神”的活动来说,更加重要的是要充分意识到激励我们的动机。 例如,如果我们出于野心而冥想,想要获得城里最佳冥想者的奖牌,或者掌握一种有助于我们职业发展的心理训练技巧,那么很明显,我们将错过冥想的所有深远益处:我们将被目标所束缚,从而无法自由地体验它。 为了确保我们以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引导我们的冥想之路,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这样的愿望:冥想活动将帮助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。怀着这简单的愿望,我们让自己的道路始终向他人和世界敞开,造福所有人。 这是我们本性慷慨的体现,也帮助我们审视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我们的冥想练习是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一颗善良的心?是否让我们变得不那么自私?是否让我们对他人更加开放,慷慨大方,不带任何私心?如果是这样,那么我们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另一方面,如果我们感到越来越紧张、恐惧或傲慢,那就说明哪里出了问题! 因为虽然动机必须是善的,但我们也必须在专注和放下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。放下太多,我们的冥想就会变成内心的喋喋不休;想法涌上心头,我们追随它们,它们淹没了我们,我们时不时地又回到专注点,却没有真正地培养我们的注意力。相反,专注力过强,我们就会变得僵硬和紧张。为了找到正确的平衡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练习方法! 奢摩他与毗婆舍那:禅修的两个阶段 如果如我们之前所见,禅修是让智慧逐渐涌现的空间,那么练习禅修应该能够促进智慧的涌现。 如何做到? 鉴于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内心的躁动和困惑,禅修之路的第一步就是让我们放慢思维的节奏。梵语中,这被称为“奢摩他”,一种翻译可以是:“保持内心的平静”。 通过一系列专注技巧,我们将成功地平静心灵,从精神过热的状态转变为内心的平静。那些持续不断、强烈地涌入我们内心空间、难以解脱的思绪、感觉和情绪,将逐渐被平静的心理元素所取代。 从这里开始,一旦我们恢复了自然的平静,我们就能开始清晰地看待事物。我们通常分散的注意力,将变得更加精细和专注。它能够辨识流经我们内心的心理元素的本质。然后,我们就能修行“内观”(Vipassana)禅修,其含义为“穿透性的洞察力”,指的是如实地认知事物的本质。